口腔黏膜科 专家团队
名医亲诊,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

来源:合肥长淮中医医院 点击咨询问诊
口炎很多患者听起来陌生,但是它却经常出现的患者的日常生活中,而且给患者的日常生活都造成严重的影响,究其原因,则是患者对于口炎的病情了解不清楚,病因不明,治疗不清楚,终导致病情的恶化。合肥长淮中医医院口腔黏膜科主任杜宏宇就指出,口炎是口腔黏膜的炎症,可波及颊黏膜、舌、齿龈、上腭等处,口炎病因复杂,症状多样,了解症状及时诊治才能有效治疗。
口腔黏膜医生杜宏宇医生就指出,口炎发病,多见于小儿时期,尤其是婴幼儿,引起口炎的主要有细菌、病毒及真菌,因受伤感染或全身抵抗力下降而诱发。可单纯发病也可继发于腹泻、营养不良、急性感染、久病体弱等全身性疾病时。很多患者对于口炎的症状不了解,知道病情严重到医院诊治是才发现自己是口炎,但这是往往给患者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危害。患者如果能够及早的了解病情,并且及早的治疗,那么,口炎给患者造成的危害将会小很多。
就口炎的临床症状,杜宏宇医生的介绍如下:
1.溃疡性口炎
口腔各部位均可发生,常见于唇内、舌及颊黏膜等处,可蔓延到唇和咽喉部。初起黏膜充血、水肿、可有疱疹,后发生大小不等的糜烂或溃疡,创面覆盖较厚的纤维素性渗出物形成的灰白色或黄色假膜,边界清楚,易于擦去,擦后遗留溢血的糜烂面,不久又重新出现假膜。局部疼痛,淋巴结肿大。拒食、烦躁、发热39℃~40℃。全身症状轻者一周左右体温恢复正常,溃疡逐渐恢复;重者可出现脱水和酸中毒。
2.疱疹性口炎
起病时发热达38℃~40℃,1~2天后,齿龈、唇内、舌、颊黏膜等各部位口腔黏膜出现单个或成簇的小疱疹,直径2~3mm,周围有红晕,迅速破溃后形成溃疡,有黄白色纤维素性分泌物覆盖,多个溃疡可融合成不规则的大溃疡,有时累及上腭和咽部。在口角和唇周皮肤亦常发生疮疱疹,疼痛颇剧、拒食、流涎、烦躁,颌下淋巴结经常肿大。体温在3~5天后恢复正常,病程1~2周。局部淋巴结肿大可持续2~3周。
本病应与疱疹性咽峡炎鉴别,后者由柯萨奇病毒引起,多发生于夏秋季,疮疹主要发生在咽部和软腭,有时见于舌但不累及齿龈和颊黏膜,颌下淋巴结肿大。
3.药物过敏性口炎
服了某种药物后,使口腔黏膜发生急性炎症表现。一般在服药后24小时左右发病。其早期症状是口腔黏膜充血,水肿或出现红斑和水疱等。由于药物不断吸收,使早期症状逐渐加重并形成黏膜溃烂。这种黏膜溃烂面不同于一般口疮表现,在其溃烂面上覆盖血性分泌物,溃面肿胀,常常引起刺激性剧烈疼痛,儿童因疼痛而拒食。
4.念珠菌口角炎
特征是常为双侧罹患,口角区的皮肤与黏膜发生皲裂,邻近的皮肤与黏膜充血,皲裂处常有糜烂和渗出物,或结有薄痂,张口时疼痛或溢血。此种以湿白糜烂为特征的霉菌性口角炎,应与维生素B2缺乏症或细菌口角炎区别,前者同时并发舌炎、唇炎、阴囊炎或外阴炎,后者多单发于一侧口角,细菌培养阳性(以链球菌为主);而念珠菌口角炎多发生于儿童、身体衰弱病人和血液病患者。
特别提示:口炎症状较多,患者病因不同,发展程度不同,患者的症状表现也是不同的,患者在了解到口炎的症状表现之后,及时诊断,积极有效的诊断治疗才是关键所在,否则就很容易引起代谢紊乱内分泌失调,出现发热、头痛、头晕、恶心、无力、视力减退、眼球痛、飞蚊症、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,严重者可导致失明 |
温馨提示:年长病人的口角炎多与咬合垂直距离缩短有关,口角区皮肤发生塌陷呈沟槽状,导致唾液由口角溢入沟内,故常呈潮湿状态,有利于霉菌生长繁殖。了解口炎的症状,根据自己的症状自行判断,若不幸出现了口炎,则需及时到专业的医院接受诊断治疗。就口炎的治疗手段来说,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是目前治疗效果较好的。
长按二维码,或搜索微信号changhuai161,关注官方微信,关注健康!